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

五個為什麼

鍥而不捨,窮根究底地一再追問。

如果你是被人家追問,而且來來去去追問的都是相同那一條問題,當然會感覺很煩!

但,這個框架要介紹的一個系統思考方法,正正就是要你去把持 鍥而不捨 的追問精神!

當然,它不是要你去追問完全相同的問題,而是要你去發揮創意,一直追查出事實的原委。層層分解,直至找到核心的問題所在,那就容易對症下藥,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。

舉個例子:
客戶說產品質量不良,貨給退回來了。
那就先來問第一個問題:那裡出事了?--查明是外壳爆裂,零件脫落。
接下來想第二個問題:是外壳爆裂引至零件脫落呢?還是由於零件引至外壳爆裂呢?--技術部同事覆回來由於零件脹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因此,循外壳爆裂的途徑追查比較合理。(當然,如果發覺假設有誤,那就得退回來再想零件的問題了)。
再追問第三個問題:外壳爆裂是由於外力呢?還是內在原因呢?--外力假設是客戶不小心使用引起,那就先考慮內在引起外壳爆裂的可能性--經同批次貨品測試,發覺產品外壳在一定温度下,的確會很容易出現破損情況。
第四個問題就很容易出來了:是產品設計有問題,或是組裝技術出事,還是供應商原料不良?--反覆追查之下,發覺原料真的是換過了!那是由於舊物料已經停止生產,改用了一隻極為類同的物料。
最後就要追問為何原料換過了,內部團隊都沒有反應的呢?--最終發覺要改善的是內部溝通,工作流程要加上新換物料檢測的工序,避免日後出現相同情況。

上述只是其中一個使用的例子,在實際使用中,不同團隊的性格及經驗都會產生出不同的探討方向。類似的情況,我們曾經碰過第一條問題就來:是否客戶要求過高,不合理的要壓迫我方?那發展下去就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方向,也是有很意思的。如果能客觀去分析,以平常心去面對,嘗試盡辦法從中把人與事分開, 對事不對人, 那也會是很有趣的一個局面呢!

這個框架,為什麼是問的五次?四次或六次不成嗎?此乃前人經驗累積,五層追問,不多不少,一般都能追問出個情況來,足以給下一輪探討之用的了。當然,如果你們已經肯定查出真實原委,愛隨時停下來都可以的啦。未得出有把握的結論,那追問個六層八層又如何?誰會阻止你?主要是找出個方向就可以了。應用之法,還要從經驗中改進的。互勉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